【2022年10月29日訊】(記者李梅綜合報導)2022年,州長紐森(Gavin Newsom)共批准了州議會通過的997個提案,使之成為法律,其中包括美國歷史上最激進的氣候政策,以及540億美元的氣候預算投資。
這些法律制定的目標是在2045年之前實現碳中和(Carbon neutrality,即釋放到大氣中的碳量與從大氣中排除的碳量相抵消);到2035年前實現90%的清潔能源(不使用石油、煤炭等化石燃料)。
還包括,在接下來的二十年中,加州將空氣污染減少60%;將石油消耗量減少91%,將建築物和交通中化石燃料減少92%,將煉油廠的污染減少94%。預計減少污染可節省230億美元,而使用新能源等可增加400萬個工作機會。
「我們剛剛通過了(相比)世界上任何司法管轄區的最大膽、最全面和最重要的氣候政策,不習慣失敗的石油(業)將損失慘重」,紐森在9月紐約氣候週活動上說,加州正在引領著世界應對氣候的變化。
地球變暖現象和綠色新政政策
地球氣候變暖現象是說地球表面的溫度在升高:據國家航空航天局(The National Aeronautics and Space Administration,簡稱NASA)數據,自1880年以來,地球的溫度每十年上升0.08攝氏度(0.14華氏度);自1981年以來,每十年平均上升0.18攝氏度(0.32華氏度)。
對地球溫度上升原因的一個解釋是,人類的活動特別是化石燃料的燃燒引起的;但也有說法認為,小冰河時期大約在1850年結束,現在的氣候變暖不足為奇。
地球溫度總體上升的變化不是直線性的,而是呈波浪性;並且不同國家和地區的氣溫變化也不一定和地球溫度的變化一致。面對這種變化,各國制定了不同的政策,但收效不明顯。
綠色新政(Green New Deal)簡單地說,就是希望通過制定公共政策來應對氣候的變化。民主黨議員們提出讓美國擺脫化石燃料以達到減少導致地球變暖的溫室氣體排放;同時創造清潔能源行業的新高薪崗位,並實現幫助弱勢羣體減少其經濟不平等的種種社會目標。
而其後半部分目標,已獨立於氣候變化的政治和經濟目標,可比擬羅斯福總統(Franklin Delano Roosevelt)在1930年代經濟大蕭條時期的一系列社會和經濟改革的「新計畫」(New Deal)。
當然人們對氣候變暖也有不同的看法,2022年8月,超過1,100名來自世界各國的科學家和專業人士簽署了《世界氣候宣言》(WCD),呼籲減少氣候變化中的政治因素,並指出預測氣候變化的模型是設定的條件下的建模結果,「政治家們應該冷靜地估算一下,實施他們政策的實際成本,以及他們想像中的好處」。
宣言認為,溫室效應被誇大了,二氧化碳有助於植物的生長和綠化地球,並且「擺脫化石燃料用可再生能源取代的『治療方式』,可能比氣候變暖的『疾病』更糟糕。」
超過40個氣候變化新法
加州參議院代理議長托尼·阿特金斯(Toni G. Atkins)說,加州面臨著極端的氣候,使社區處於危險之中,包括乾旱和持續的野火威脅,「我們制定了雄心勃勃的目標,以減少碳排放和增加可再生能源;我們提供了工業所需的工具,以在碳排放到大氣前捕捉和存儲碳;我們投資於關鍵的基礎設施項目,以使我們堅定地走在綠色的道路上。」
AB1279加州氣候危機法案(The California Climate Crisis Act),要求在2045年實現溫室氣體零排放;2045年後,實現溫室氣體負排放。
SB1137「石油和天然氣操作的位置限制、意向通知、健康保護區和敏感受體」,要求從2025年開始,所有油井或天然氣設施需與與住宅、學校、公園或企業之間建立3,200英尺(大約935.76米)的安全距離,並確保對範圍內的污染控制;健康規定包括遵守與適用許可、公告、聲級、光產生、灰塵和顆粒物超出財產邊界的遷移、排放和蒸汽排放以及化學分析相關的要求。運營商每年需提交泄漏檢測和應急計畫,並在2027年之前實施計畫。
這是全美最嚴格的環境規定,也是對加州石油業的嚴重打擊。加州石油業正在準備2024年「停止能源關閉」(Stop the Energy Shutdown)的公投案。一百年前,加州曾是全美最大的原油生產州;非因儲量不足,2021年加州退居第七大原油生產州,其原油煉油能力排名第三。
SB905,要求建立碳捕獲、去除、利用和儲存計畫,以評估二氧化碳去除的有效性、安全性和可行性;將禁止運營商為提高採油率而將濃縮二氧化碳注入II類注入井的開採方式。
SB1020,即2022年清潔能源、就業和負擔能力法案(Clean Energy, Jobs, and Affordability Act of 2022)。規定在2035年底,使用可再生能源和零碳資源獲得的電力需達到90%,在2045年需達到100%。
可再生能源是指使用太陽能、風能、地熱能、水力發電、海洋能源和生物能源,但轉換為可再生能源還需要相對昂貴的前期投入以建立基礎設備。◇